10月28日,商学院在汇通楼 H405 教室举办主题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法与识别”专题讲座,主讲人为刘宏副教授,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参与。讲座聚焦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典型手段与识别逻辑,旨在帮助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财务风险研判能力,为未来从事财务审计、投融资分析等工作筑牢基础。
首先,刘宏副教授结合近年来的知名财务造假案例,指出财务造假不仅会误导投资者决策、损害股东利益,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强调掌握造假识别技能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之一。
接下来,刘宏副教授系统拆解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他从利润操纵、资产虚增、负债隐瞒三个核心维度展开讲解:利润操纵方面,介绍了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方式美化利润表;资产虚增方面,详解了虚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造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等手段;负债隐瞒方面,分析了未决诉讼、担保责任等或有负债未及时披露的操作方式。讲解中,他结合具体案例中的财务报表数据异常特征,让学生直观感受造假手法的隐蔽性与危害性。
在财务造假识别技巧讲解环节,刘宏副教授提出“三维识别法”:一是报表勾稽关系核查,重点关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数据逻辑一致性;二是关键财务指标分析,通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等指标的异常波动发现疑点;三是非财务信息佐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层行为等外部信息交叉验证。他强调,识别财务造假需要兼具专业敏感性与严谨的分析思维,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深度结合。
总结环节,刘宏副教授寄语学生,作为未来的财务从业者,既要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拒绝参与财务造假,也要练就“火眼金睛”,精准识别造假行为。此次讲座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衔接的桥梁,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财务造假问题的认知,也为商学院提升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商学院举办2025年秋季教授大讲堂系列活动(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