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5月9日,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教研室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教学创新之路。
教研室主任马伟民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大学物理》是培育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基石,号召教师们集思广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教学经验分享环节亮点纷呈。马伟民教授以“打破物理推导的‘高冷’壁垒” 为题,率先分享教学革新实践。他指出,传统教学中繁复的抽象推导如同迷雾,常令学生迷失方向,也让教学耗时耗力。为此,他提出,将“抽象推导” 转变为 “直接摆出公式”,并以生活实例为引 —— 用爆米花碰撞容器壁阐释气体压强公式。学生从畏惧推导到踊跃讨论,知识理解也更为透彻,马教授的分享赢得满堂喝彩。
罗煌老师则聚焦信息化教学,展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振动、波动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虚拟操作,突破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实践体验大幅提升。
在教学问题研讨环节,针对电磁学知识晦涩的难题,教师们各抒己见。有人提议用类比法将抽象概念与生活场景相连,有人主张以小组合作激发思维碰撞。此外,课程考核优化、期末重难点梳理、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议题也引发热烈探讨。
此次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未来,教研室将持续深耕教学创新,为培育兼具物理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懈努力。

会议现场
一审 |黄绮欢
二审 |葛天
三审 |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