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智能制造工程教研室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新学期工作会议,聚焦开学前教学筹备、项目申报、质量管控等核心任务展开全面部署。会议由教研室主任蒋荣主持,全体教师以饱满热情参会,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启动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开篇即聚焦教学基础保障,蒋荣主任对教学大纲提交工作提出明确时间节点与质量要求:课程负责人须于8月25日前完成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网上提交与审核,8月30日前完成实验实训大纲的线上报送流程。这一安排既紧扣学校教学规范要求,又通过分阶段推进确保大纲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既覆盖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技术动态,又贴合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为新学期课堂教学、实践实训的有序开展提供核心依据。
在教学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层面,会议重点动员2025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及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工作。蒋荣主任强调,需深度挖掘《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论》《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将 "大国重器" 发展案例、工程师职业操守等融入教学,组建跨课程申报团队,实现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会议明确,申报工作需在9月上旬完成材料初稿,通过集体打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成果,助力教研室育人水平整体提升。
针对外聘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控问题,会议进行了专项研讨。为避免材料不规范、沟通不及时等问题,会议明确了毕业论文材料(含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记录等)的审核标准与流转流程,并指定专人对接外聘教师,建立 "周沟通、月反馈" 机制,确保外聘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及时获取学校要求、高效解决学生问题,切实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符合人才培养规格。
此次会议不仅以 "清单化" 方式明确了新学期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更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工作共识。参会教师表示,将以 "严谨务实、协同奋进" 的工作作风,逐项落实教学大纲提交、项目申报、论文质控等任务。作为教研室落实学校高质量教学要求的重要举措,本次会议为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清晰指引,也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育人实效注入动力。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