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务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实验室6S管理实操手册

发布日期:2025-03-04    浏览次数:


一、6S的含义

6S是将实验室场所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针对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个人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

六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是“S”,所以简称6S: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so)

清洁(Seiketsu)

素养(Shitsuke)

安全(Safety)

二、6S管理的目的

1、整理

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在岗位上只放置适量的必需品,其他一切都不放置。

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

2、整顿

定义:整顿现场秩序,将需要的东西加以定位放置并且加以标示并且保持在需要的时候能立即取出的状态)--这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目的:腾出时间,减少寻找时间,创造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

3、清扫

定义:将岗位变得干净整洁,设备保养得铮亮完好,创造一个一尘不染的环境。

目的:消除“污脏”,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4、清洁

定义:也称规范,将前3S进行到底,并且规范化、制度化。

目的:形成制度和惯例,维持前3个S的成果。

5、素养

定义:建立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意识,从根本上提升人员的素养。

目的:提升修养,培养良好素质,提升团队精神,实现人员的自我规范。

6、安全

定义:人人有安全意识,人人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目的: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三、实验室为什么要进行6S管理?

1、实验室消防、通风和采光不畅;

2、设备、器件、资料摆放凌乱,会引发工具、物品、资料不好找寻,造成工作效率低;

3、杂物占据房间,导致房间使用效率低;

4、物品长期蒙尘、不清洁影响仪器寿命和精度,致使检测数据的偏差和失误;

5、长期、随意堆放的闲置物品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四、实验室推行6S管理的意义

1、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2、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场所;

3、释放房屋空间;

4、提高教学、科研的工作效率;

5、增加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6、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综合素养。

五、实验室如何开展6S管理?

(一)整理

1、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

2、实施要点:

(1)清除垃圾或无用、可有可无的物品;全面检查,整理所有物品,包括实验桌(台)、设备、仪器 和玻璃器皿、储物柜、文件、工具、洁具等;

(2)明确每一项物品的用处、用法、使用频率,加以分类;通过询问来判断是否需要。对于工作区域内的每一件物品,问一问:物品是否需要,这件物品在实验开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件物品在一段时间内的需求量是多少。

(3)根据上述分类清理现场物品,现场只保持必要的物品,清理垃圾和无用物品。

3、区分要与不要:

根据物品使用频率分为四类:

使用程度

使用频率

处理方案

低(非必需品)

一年都没有使用过的物品

废弃

一年或2个月以上使用一次的物品

暂时存放仓库

中(必需品)

一个月使用一次的物品

工作现场集中摆放

一个星期使用一次的物品

高(必需品)

三天使用一次的物品

放在工作现场

一天使用一次的物品

要领:

全面检查,包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制定要与不要的判断标准;不要的彻底清除;要的调查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每日自我检查。

1S参考案例

1、电器不使用插线板,改用固定孔位面板供电,或者将插线板位置固定,并将各类线材理顺、隐藏。

2、讲台上及抽屉内的实验设备及杂物进行归类、整理。

(二)整顿

1、目的:腾出时间,减少寻找时间。

2、实施要点:

(1)在整理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空间和场所;

(2)按照规划安顿好,使每一样物品,各得其所;

(3)做好必要的标识,令所有人都清楚明白。

3、要领:

(1)三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

2S参考案例-1

(2)要站在新人的立场明确物品的放置场所,“三十秒内”找到想要的物品;同时使用后易复位,没有复位或误放时“六十秒内”能知道。

2S参考案例-2

4、开展的步骤:

需要的物品明确放置场所;根据物品的属性划分区域摆放;区域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不可过于标新立异,不相容物品一定要分区摆放,相容物品可以同区摆放但要标识清楚避免误拿误放。

(1)药品试剂(如有)按化学性质分类堆放,所有药品试剂附有与实际相符的标识;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符合相关规定;

(2)文件柜内物品、文件、资料等要分类定位摆放整齐,标志明确,便于查找;

(3)摆放整齐、有条不紊;

(4)分类摆放,区域大小合适,有一定的安全空间或操作、维修空间;物品的摆放位置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摆放可以借助地面、工具柜、架子、墙等媒介;摆放位置要注意先进先出原则、账卡物相符原则。

(5)危险品要有防护或隔离措施,人员不容易接触,出现问题后损失要尽可能小。

(三)清扫

1、目的:消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2、实施要点:

(1)在整理、整顿基础上,清洁场地、设备、物品,形成干净的工作环境;

(2)人人参与,清扫区域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3)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4)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5)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避免再次污染。

3S参考案例

(四)清洁

1、目的:制度化以维持前3个S的成果。

2、实施要点:

(1)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彻底贯彻以上3S;

(2)工作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

(3)保证环境不受污染,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

4S参考案例

(五)素养

1、目的:提升人员修养,实现自我规范

2、实施要点:

(1)继续推动以上4S直至习惯化;

(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3)教育培训、激励,将外在的管理要求转化为人员自身的习惯、意识,培养自觉行动。

(六)安全

1、目的: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为零。

2、实施要点:

(1)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体制;

(2)重视人员的培训教育;

(3)定期巡查,排除隐患:

●安全通道/紧急出口必须保持畅通;

必须清楚地识别安全设备 ;

接近安全设备的空间必须畅通无阻;

电缆电线必须规范整理整齐布置、存放,不构成绊倒、触电危险。

(4)创造明快、有序、安全的工作环境。

六、实验室6S管理总结

6S管理总结:

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清洁:形成制度,贯彻到底;

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

安全:安全操作,生命第一。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2025年2月编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