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朱继元教授作学术报告
9月23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未来已来·信科大讲坛”系列学术讲座在知行楼818教室举行。讲座由科技处处长杨国辉主持,桂林理工大学朱继元教授应邀作题为《奇妙超疏水世界的探索之旅》的报告,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讲座中,朱继元教授通过科普视频和自然实例,生动阐释了超疏水表面现象——水滴在荷叶、花瓣等表面形成球形并快速滚落的“荷叶效应”,并揭示其核心机理在于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特性。他指出,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与表面能的降低相互作用,可以构建微纳结构,使水滴难以附着,从而提升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自清洁能力及防腐蚀抗污染性能。
在制备技术方面,朱教授系统介绍了溶胶凝胶、电化学沉积、喷涂、激光加工及化学刻蚀等多种方法,强调了不同技术路线在精度控制和规模化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随后,他结合建筑外墙自清洁、太阳能光伏板防尘、油水分离、减阻节能等实际案例,展现了超疏水技术在节能环保与产业应用中的广阔前景。同时,他也坦言当前技术仍面临耐久性不足、环境影响评估缺失以及成本瓶颈等问题,未来需在材料稳定性和规模化制备方面实现突破。

图2 朱继元及其团队科研论文展示
讲座尾声,朱教授展示了其团队近年来在超疏水领域的研究成果,涵盖材料设计、制备工艺及跨学科应用创新,已累计发表多篇SCI高水平论文。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团队在技术难题上的突破性进展,也验证了超疏水技术从实验室探索走向产业化的可行性,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从自然启示到航天应用,超疏水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人类向自然学习、挑战极限的生动实践。本次讲座为我校师生打开了通往前沿科技的新窗口,激励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中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投身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