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保卫

【卫生健康教育】 预防基孔肯雅热,筑牢校园健康防线-基孔肯雅热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5-08-28    浏览次数:

一、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原

基孔肯雅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途径

1.蚊虫叮咬。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2.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导致传播。

3.母婴传播。

4.实验室意外传播

三、临床症状

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

的关节痛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1.发热:急起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7天。部分病人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表现为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常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症状。

2.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急性期多个关节出现疼痛或关节炎表现,可有肿胀或僵硬,晨间较重,严重者不能活动,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皮疹:发病后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伴有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四、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清淡饮食,卧床休息,减少搬动。

2.降温:对于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

3.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如最低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短期使用),但避免用于肝病/转氨酶升高者。

4.止痒处理: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疹瘙痒处)止痒处理。

5.脑膜脑炎的治疗治疗要点主要为防治脑水肿。

五、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灭蚊灯等装备,可使用家用卫生杀虫气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活动或旅行时,如去公园、绿化带等地点,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2.清除居家积水: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等的花盆、缸罐、轮胎、可积水的垃圾等。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渠、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和树洞。

注意: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不耐酸,70% 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

注:如有不适,可至学校卫生所看诊或拨打卫生所电话咨询。卫生所电话:0773-8108120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保卫处

2025年8月25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