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融合,集群建设谋新篇 —— 我校召开专业集群建设研讨会
  • 供稿:
  • 编辑:林小东
  • 来源: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5-08-09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及自治区教育厅关于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系列部署,全面落实学校《专业集群建设指导意见》,7月29日上午,学校在知行楼810会议室召开专业集群建设研讨会。全体校领导、各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及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陈玲萍主持。

会议现场图

会上,八个专业集群的负责人依次上台,系统地汇报了各自的建设思路、改革举措及阶段目标。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建灯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该集群依托两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构建了“数据基建--算法开发--安全保障--应用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计划在1至2年内完成传统课程的AI改造,力争打造成为“示范引领型”专业集群。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志鹏汇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建设进展。集群覆盖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形成“感知--处理--控制--传输”技术链,创新“三层四维”育人模式,5年内建成“三链融合”特色集群。

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胡国文先后就“新能源与智能电气”“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两大专业集群进行汇报。前者对接智能电网产业,依托6个校企基地构建“三链协同”体系,3年内拟新增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0%;后者整合智能制造等5个专业,以自治区四星专业为基础,实施“四阶递进”培养模式,3年内拟建成广西民办高校重点示范集群。

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商学院院长周洁聚焦“数智商科专业集群”,面向广西“19+6+N”产业体系,以“三流贯通”为逻辑,共享7门课程,3年内拟打造成辐射东南亚的育人高地。

商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黄晓瑜介绍“数字创意设计专业集群”,依托区级一流课程平台植入AI及元宇宙课程,计划3年内打造一支区级教学团队。

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外贸与外语学院院长王家年汇报“国际服务与贸易专业集群”,整合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构建“外语+外贸+数智”生态,3年内拟建设RCEP数字贸易微专业,实现与东盟高校学分互认。

外贸与外语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周勇介绍了“旅游与体育健康专业集群”,以大健康理念为核心,积极推行“健康护照”体系,着力提升区域文旅服务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汇报建设方案

教务处处长郭庆充分肯定了各专业集群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深化跨学科融合,二是强化产教协同,三是聚焦就业导向,确保集群建设落地见效。

副校长陈玲萍指出,专业集群建设是主动适应产业变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举措。学校将按照“示范引领型、加速提升型、潜力培育型”分层分类支持建设,各二级学院需进一步优化建设路径,以专业集群建设促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

校党委书记甘勇强调,产业需求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同一集群内要实现课程、师资、平台等资源共享,避免“单打独斗”;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破解就业难题,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解庆林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产业结合要精准,锚定学校“立足桂林、服务广西、融入大湾区、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康养旅游等新兴、特色产业,围绕学校“电子信息特色”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资源共享要彻底,打破学院、专业壁垒,避免重复建设;三是人才培养要落地,把目标分解到专业、细化到教师、落实到课堂,通过专业集群建设,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真正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此次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标志着我校专业集群建设进入全面加速、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一审 | 全刘辉

二审 | 林小东

三审 | 李亚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