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9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文颖、何成琳、蒋丽娜、莫丽梅、蒋春妹、陈妍六位骨干教师与外贸与外语学院师生共赴桂林市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开展“思政引领实践路,外语传扬民俗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合影
在实践调研中,团队从古建筑群、主题展馆、匠人讲述中汲取鲜活素材,创新构建“三维四体”思政育人模式:从物质文化维度,通过测绘桂北古建榫卯结构,解码“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从制度文化维度,梳理农耕器具演进史,阐释“耕读传家”的当代启示;从精神文化维度,解读木雕纹样中的“福禄寿喜”符号体系,挖掘传统美学的德育功能。通过双语记录、国际传播视角的介入,团队着力构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思政元素深度提炼—双语传播矩阵建设”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使民俗文化成为培养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重要载体。

现场教学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师生们不仅深刻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在文化实践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强化了使命担当。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堂”,让青年学子在触摸文化根脉中厚植家国情怀,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拓展国际视野,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国际传播者,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教学